对肾病患者而言,流感绝非普通感冒,而是可能诱发肾损伤的“高危信号”。由于肾病本身导致的免疫力下降,以及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,患者不仅更易感染流感,且感染后症状更重、病程更长,还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(AKI)、肺炎、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,给肾脏带来“二次伤害”。
一、为什么肾病患者要格外警惕流感?
1. 免疫力“先天不足”:肾病会破坏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,加上治疗中常用的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,会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,让流感病毒更容易入侵。
2. 肾脏“负担加倍”:流感引发的高热、脱水会直接加重肾脏的过滤负担;同时,病毒本身可能直接损伤肾细胞,或通过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间接攻击肾脏,诱发急性肾损伤,严重时甚至需要紧急透析。
3. 并发症风险更高:肾病患者感染流感后,更易合并肺炎、呼吸衰竭、心力衰竭等,这些并发症会形成“连锁反应”,进一步恶化肾功能,危及生命。
二、肾病患者流感“早发现、早处理”指南
1. 警惕流感的“信号”,别误当普通感冒
流感的典型症状比普通感冒更急、更重,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警惕:
突发高热(体温≥38.5℃),伴畏寒、寒战;
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、头痛;
干咳、咽痛、鼻塞流涕(症状相对较轻)。
2. 核心处理原则:3步走,不踩坑
第一步:立即就医,拒绝“自行用药”
出现症状后24-48小时内,务必前往肾内科或感染科就诊,通过核酸/抗原检测确诊。切勿自行服用感冒药、退烧药,尤其是布洛芬、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,这类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肾脏,加重病情。
第二步:遵医嘱治疗,精准“对症+护肾”
抗病毒治疗:在医生指导下,尽早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(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),需严格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;
对症治疗:退热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(按肾功调整剂量),补水需“少量多次”(水肿、尿量少的患者需遵医嘱控制饮水量);
肾病用药调整:由肾内科医生评估,必要时暂时减量或停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,避免药物加重感染或肾损伤。
第三步:严密监测,警惕“肾损伤信号”
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肾功能(肌酐、尿素氮)、尿常规,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、下肢水肿加重、恶心呕吐等情况,可能是肾损伤的预警,需立即住院治疗。
三、预防大于治疗:肾病患者的“流感防护攻略”
1. 接种疫苗:最有效的“防护盾”
每年秋季(10-11月)提前接种流感灭活疫苗,是预防流感最科学、有效的方式。接种前需咨询肾内科医生,评估身体状况后再接种。
2.日常防护:筑牢“安全防线”
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,外出佩戴口罩;勤洗手(用肥皂或洗手液+流动水),避免用手揉眼睛、摸口鼻;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;规律作息,保证睡眠,避免劳累。
3. 增强免疫力:打造“自身屏障”
饮食遵循“低盐、低脂、优质蛋白”原则,多吃新鲜蔬果(避免高钾水果);适度锻炼,如散步、太极拳(避免剧烈运动);保持良好心态,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免疫力。
四、关键提醒:这些“雷区”千万别踩
❌ 不确诊就自行用药(尤其是复方感冒药、非甾体抗炎药);
❌ 发热时“捂汗”或大量饮水(可能导致脱水或水肿加重);
❌ 感染后仍坚持工作、劳累,不及时休息;
❌ 康复后不复查肾功能,忽视潜在肾损伤。
肾病患者遇上流感并不可怕,只要做到“早发现、早就医、科学治、严防护”,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,保护好肾脏。
本文系公益科普,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
(图文由肾内科张晨静理提供,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