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应对突发医院感染事件,虞城县人民医院通过一场逼真的应急演练,检验并提升了多部门协调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2025年9月8日下午4时,虞城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五楼新生儿重症监护室(NICU)气氛紧张而有序。一场模拟“NICU出现3例胃肠道感染病例,高度疑似医院感染暴发”的应急演练正在这里展开。
本次演练由副院长刘威担任总指挥,感控科、医务科、质控科、护理部、检验科微生物室及NICU等多个科室共同参与。
演练旨在通过模拟实战发现不足、优化流程,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能力,强化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,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,完善应急机制。
演练模拟NICU在一周内相继出现3例新生儿胃肠道感染病例,症状相似且粪培养均为G+球菌,初步判断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。

演练于16:00准时开始。NICU医生赵合芬首先发现病例异常,立即上报科室副主任程广林及感控科主任张娜。感控科主任张娜接到报告后,当即指示NICU立即采取隔离措施,加强职业防护,并迅速赶往现场。NICU护士长刘慧丽迅速组织护理团队执行应急预案:将患儿转运至隔离病房、实施接触隔离措施、严格执行手卫生、加强环境物表消毒、将所有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,并对其他患儿采取保护性隔离。
感控科主任张娜到达现场详细了解情况后,立即向分管院长刘威汇报。副院长刘威指示: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。医务科、护理部、质控办、检验科负责人迅速集结NICU,成立应急指挥小组。检验科主任韩霜带队对科室人员手部、物体表面、暖箱、奶瓶奶嘴等关键环节进行监测采样,以明确感染源和传播途径。医务科科长侯忠於组织多部门专家进行病例讨论。赵合芬医生详细汇报了病例情况。
张娜分析指出:“首例感染患儿于9月2日入院,48小时后出现腹泻症状,粪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。随后2例患儿出现相似症状,药敏谱基本一致。”程广林从临床角度分析:“新生儿免疫力低下,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。本次感染考虑外源性感染可能性大,可能与奶具消毒、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等因素有关。”检验科韩霜主任汇报监测结果:配奶间水龙头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,药敏结果与患儿粪培养结果一致,血清学实验证实同源。
“个别护理人员对水龙头清洁消毒不彻底,导致配制的奶液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。”张娜在结果分析中指出。此时,3例感染患儿病情已稳定,临床症状基本消失,病区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。
副院长刘威对演练效果给予充分肯定:“此次演练组织有序、人员迅速到位、职责明确、物资准备充分,检阅了我院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。”同时,他也指出在部门协作和医务人员实操方面仍需提高,要求今后演练考虑更加周全,通过多次演练完善流程。感控科主任张娜总结了应吸取的经验教训:加强物体表面消毒、规范操作流程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、严格落实标准预防。
演练结束后,医院及时解除了隔离措施,NICU恢复正常诊疗秩序。本次演练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能力,更进一步完善了虞城县人民医院的应急机制,为保障医疗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